“微笑,眨眼睛”“隨便說一句話”……按照工作人員的指令,一個與測試者身材比例相同的人工智能卡通模擬形象出現在大螢幕上,動畫版的“她”俏皮可愛,聲音、神情都很逼真。不久前,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非洲人工智能博覽會上,全球上百家參展商帶來了豐富的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吸引近萬名參觀者。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非洲國家加快運用,為當地農業、衛生、金融科技和教育等領域發展帶來新機遇。非洲多國政府通過發佈國家戰略、加大政策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地區合作等,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國企業積極參與非洲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人工智能領域解決方案和投資服務,讓更多非洲用戶享受數碼化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開發適合非洲的本土化人工智能應用正成為熱門領域。”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戈登商業科學研究所高級管理人員法爾哈娜·帕魯克表示,人工智能為非洲數碼化轉型提供重要支持,非洲國家需要結合本國實際進行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非洲不少國家已在這方面作出了有益嘗試,產業前景非常可觀。”
當前,人工智能在非洲國家農業、醫療、信息等領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非洲數字統計平台顯示,2023年,非洲移動應用市場共有141款人工智能相關應用,同比增長24%。人工智能相關應用月均活躍用戶超4000萬。
在尼日利亞,一款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已應用到臨床醫療文檔處理中,它能為200多種非洲地方口音提供實時臨床語音轉文本服務。在加納,一家本土人工智能實驗室通過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等機構合作,研發出一套人工智能影像判讀系統,已用於診斷14種胸部疾病。在坦桑尼亞,一款人工智能輔助應用程式依靠地面及衛星遙感信息,可對木薯進行防蟲害監測並提出專業建議。此外,不少非洲國家已開始使用人工智能驅動的數碼化工具來分析降雨和土壤條件,為農民耕作提供實時建議。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非洲並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摩洛哥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執行主席阿邁勒·塞格魯奇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有助於優化產業流程,幫助創建數碼化的非洲工業系統,加速帶動非洲大陸融入全球數碼化產業鏈。
政策利好不斷顯現
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的最新評估,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為非洲帶來2.9萬億美元經濟增長。為搶抓發展機遇,非洲多國出台政策舉措,大力扶持人工智能產業。
尼日利亞2019年發佈了《2020—2030年國家數字經濟政策和戰略》,創建了國家人工智能和機械人中心。剛果(布)2022年成立首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由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和剛果(布)政府共同籌建。南非2019年成立第四次工業革命總統委員會,參與制定“泛非人工智能非洲藍圖”規劃,2021年發佈《國家數據和雲政策草案》,推動政府數據庫建設並計劃發展高性能計算中心。埃及政府啟動並出台“數字埃及”計劃、《2030年信息通信技術戰略》等規劃文件,推動數碼化轉型。
在一系列政策鼓勵帶動下,非洲國家湧現出更多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摩洛哥新南方政策中心2023年發佈的《非洲的人工智能革命:經濟機遇與法律挑戰》報告顯示,南非是非洲人工智能產業的“領頭羊”,有700多家相關公司;尼日利亞有至少450家人工智能公司;肯雅有204家人工智能公司。非洲大陸涉及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業務的公司多達2500多家。
2024年8月,非洲聯盟執行理事會批准了“非洲大陸人工智能戰略”,通過推動成員國在公共和私營部門採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區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非盟認為,人工智能是實現非盟《2063年議程》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戰略性資源,有助於推動非洲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創新及創造高價值就業機會,助力非洲數碼化轉型與一體化進程。
中非合作帶來機遇
作為非洲國家的重要合作夥伴,中國重視與非洲國家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開展合作。
2024年7月,中非數字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並正式發佈《中非數字合作發展行動計劃》,標誌着中非數字合作進入全新階段。《行動計劃》指出,數字非洲是全球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數字發展有助於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的重要途徑。2024年8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中國—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報告》2024版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強調中非將持續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
中非人工智能合作重點聚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並向技術研發與創新、產業合作、人才培養等領域拓展。藍皮書顯示,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自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企業利用各類資金幫助非洲國家新增和升級輸變電線路6.6萬公里、通信骨幹網15萬公里,建成大量網絡無線站點和高速移動寬帶網絡。在技術創新和數字人才培養方面,中國企業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非洲產業發展,開設數碼化技能培訓課程,舉辦非洲數字技能競賽等,提升非洲國家人工智能的人才儲備。
埃及政府數據和雲計算中心2024年5月正式啟動。該中心由中國能建和華為公司聯合承建,是北非地區第一個分析處理大數據的人工智能中心,可為當地民眾提供包括人工智能平台、數據平台、開發平台在內的200多種雲服務。埃及媒體評論說,這一項目為北非人工智能發展樹立了標杆,將促進相關產業鏈的形成和完善,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在肯雅,由馬查科斯大學、中國天津城市職業學院和華為公司三方共建的肯雅魯班工坊,為當地年輕人提供人工智能、雲計算和網絡安全等培訓。學員結業後還可申請中方的相關認證,更多年輕人正投入到當地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
非洲科學院前院長菲利克斯·達科拉認為,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是大勢所趨,為非中合作帶來了新機遇。非洲國家應當抓住機遇,加強同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中文版 | 英文版
搜索
版權所有 © 中國瀋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友好街19號奉天銀座AB座
聯繫電話:0086-24-31693010 傳真:0086-24-88507077 郵編:110166 ICP備案號碼:遼ICP備17010241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瀋陽
新聞中心
非洲國家加快人工智能應用
來源:
人民日報
瀏覽量
上一篇:
無
版權所有 © 中國瀋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北站街道友好街19號奉天銀座B座 支持IPv6
聯繫電話:0086-24-88512877 傳真:0086-24-88507077 郵編:110168 ICP備案號碼:遼ICP備17010241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瀋陽